沈阳故宫,又称后金故宫,是中国现存两座宫殿建筑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在历史上,沈阳故宫曾遭受过多次破坏,尤其是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文物的破坏尤为严重。
其中,最为著名的破坏事件之一是日本关东军在1932年占领沈阳后,将沈阳故宫的珍宝库中的大量文物掠夺一空。这些文物包括大量珍贵的书画、陶瓷、玉器、金银器皿等。其中,一些极为珍贵的文物被侵略者破坏,例如:
1. 《清明上河图》:这幅北宋时期张择端创作的名画在沈阳故宫的珍宝库中被发现,但在被侵略者掠夺时,据说被烧毁。
2. 《五牛图》:唐代韩滉创作的这幅名画也是沈阳故宫的镇馆之宝之一,同样在侵略者的破坏下失传。
这些文物的损失对中国的文化遗产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目前,沈阳故宫已经对被破坏的文物进行了修复和保护,但仍无法完全恢复其原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