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是《四书》之一,是儒家经典之一,以下是《中庸》第一章至第三章的原文及译文:
第一章
原文: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小人闲居必败,闲居必败,非必其做也,忧必观其色,忧必索其言,然后知其有忧也。小人以口言,君子以行言,故君子慎其独也。
译文:
天所赋予人的本性叫做性,顺着本性去做事叫做道,研究并修养这个道叫做教。道这个概念,是不能离开一瞬间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真正的道了。因此,君子在没有人看到的地方也谨慎,在没有人听到的地方也恐惧。最隐蔽的地方也能看到,最细微的地方也能显现,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小人即使独处也会失败,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坏事,而是因为他们忧虑时必然表现在脸色上,忧虑时必然表现在言语中,这样才知道他们有忧虑。小人用言语来表达,君子用行为来表达,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也要谨慎。
第二章
原文: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译文:
在喜怒哀乐的感情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表现出来而又都合乎节度,叫做“和”。所谓“中”,是天下一切的根本;所谓“和”,是天下通行的道路。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会各在其位,万物就会生长发育。
第三章
原文:
仲尼曰:“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
译文:
孔子说:“君子实行中庸之道,小人违背中庸之道。君子实行中庸之道,是君子能够随时做到适中;小人违背中庸之道,是小人无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