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精粮足”是一个成语,出自《孙子兵法·军形篇》:“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制、主用、法制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故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兵精粮足,则胜敌;兵精粮不足,则败敌。”
成语“兵精粮足”的意思是指兵力强盛,粮食充足,形容军队战斗力强,后勤供应充足。这里的“出处于哪里”实际上是在问这个成语的来源,成语“兵精粮足”的出处是《孙子兵法》。《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理论著作,由春秋时期的军事家孙武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