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辞”这个词出自《左传·昭公七年》。在《左传》中,诡辞指的是那些故意歪曲事实、迷惑他人的言辞。这里的“诡”字,有欺诈、狡猾的意思,用来形容言辞不真实、不诚实。
具体来说,这句话出自《左传·昭公七年》中的一段对话,鲁昭公问孔子:“吾闻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夫子何以教之?”孔子回答说:“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君子之达,以道也;小人下达,以利也。是以君子之辞,无不可听也;小人之辞,无不可辩也。辩之,则知其非也。故君子之辞,无不可听也;小人之辞,无不可辩也。辩之,则知其非也。”这里的“小人之辞,无不可辩也”中的“辩”,就是指析辨,也就是分析辨别那些诡辞。
因此,析辨诡辞的出处是《左传·昭公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