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家立事"这个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能够主持家业,成就事业,具有很高的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具体的故事背景是这样的:
在春秋时期,晋国国君晋献公去世后,他的儿子晋文公继位。晋文公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开始选拔人才,选拔标准就是能否“当家立事”。晋献公的妃子骊姬的儿子晋惠公有野心,企图篡位,于是他诬陷晋文公,导致晋文公被迫流亡。在流亡期间,晋文公结识了赵衰、狐偃、贾佗等贤臣,他们帮助晋文公在各个国家积累人脉,为晋文公日后复位打下了基础。
后来,晋文公回到晋国,发动政变,推翻了晋惠公,自己成为国君。在位期间,晋文公重用贤臣,使晋国国力大增,成为春秋五霸之一。这个成语就是从晋文公选拔人才的故事中提炼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