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惠闻蛙出处是中国古代文学《庄子·秋水》中的一则寓言故事。故事讲述了晋惠公听说青蛙在冬天也能鸣叫,于是他怀疑青蛙没有耳朵,便去问庄子。庄子通过讲述青蛙冬眠和春天苏醒的自然现象,比喻了晋惠公对事物缺乏深入了解和盲目质疑的态度。
具体内容如下:
晋惠公问于庄子曰:“吾闻蛙冬居寒泉,夏居清泠,不知其有耳乎?”
庄子曰:“然。蛙有耳,但不知其所以闻。吾闻之,夫蛙冬居寒泉,夏居清泠,其心无有,故不知其所以闻。夫耳者,心之听也。心无有,则耳无听,故不知其所以闻也。”
晋惠公曰:“然则蛙无耳矣?”
庄子曰:“不然。吾闻之,夫蛙有耳,然其所以闻者,非耳也,心也。心无有,则耳无听,故不知其所以闻也。夫耳者,心之听也。心有有,则耳有听,故知其所以闻也。”
晋惠公曰:“吾闻之,蛙无耳,而能鸣,何也?”
庄子曰:“夫蛙无耳,而能鸣者,非耳也,心也。心无有,则耳无听,故不知其所以鸣也。夫耳者,心之听也。心有有,则耳有听,故知其所以鸣也。”
这个故事通过青蛙冬眠和春天苏醒的现象,揭示了晋惠公对事物缺乏深入了解和盲目质疑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