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屙金溺银”这个成语出自《史记·货殖列传》,原文是“夫神农氏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欲极佚乐之教,使夫资财有余而未尝散也。及其衰也,子孙倍好而爰无穷,于是货至贱而事至难,田恶而仓空虚,服鲜而食不足,财币欲其行如流水,而使后世子孙视之不知所以然。于是民倍朴,而视之若雠,日争而不让,兼并而亡,盖其所以然者,何也?”
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指财富积累到了极点,几乎可以轻易地变成金钱和银两。在这里,“屙金溺银”并不是成语,而是对原文中描述的一种现象的夸张表达。现代汉语中,这个表达方式被引申为形容某人财富极多,甚至可以用金钱和银两来衡量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