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赵俨》人物谋略形象特点
《赵俨》人物谋略形象特点 ●软硬兼施,恩威并重/高瞻远瞩,通权达变/单刀直入,分化瓦解/蓄机待势,兵以利动 赵俨,曹魏韬略家,字伯然,颍川阳翟(今河南禹县)人,避乱于荆州,与杜袭、繁钦共并家财,合为一家。
赵俨可以说是曹魏阵营中,唯一一个和五子良将都有过合作的文官,而且他总是能够成功的调和、节制诸位猛将,可见其洞察、分析、调和的能力。
赵俨在军务中表现出卓越的协调能力,平息了于禁、乐进、张辽等将领间的矛盾,并在抵御羌敌和吕并叛乱时展现智勇,稳定了局势。在征讨东吴时,赵俨以议郎参与军事行动,他建议曹仁不急于救援,而是利用间谍鼓舞士气,等待援兵。当关羽撤退,他预见孙权的潜在威胁,建议曹仁谨慎对待,避免引发更多麻烦。
赵俨作为曹魏权的颍川士人的一员,功业卓著。他是颍川士人的一个缩影,从中反映了颍川士人在曹魏历史舞台上的活跃情景,以及在曹魏权中的重要地位,和对北方历史发展的作用与贡献。
赵俨–三国时期曹魏名臣 赵俨出生于东汉灵帝建宁年间。自小熟读经史,养成了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精明练达的处世哲学。年届弱冠,就称誉乡里。与阳翟辛毗,许下陈群,定陵杜袭并称颍川四大名士。
《三国志 赵俨传》记载:时于禁屯颍阴,乐进屯阳翟,张辽屯长社,诸将任气,多共不协;使俨并参三军,每事训谕,遂相亲睦。曹操后,曹丕也对俨委以重任。当时,天下战事不断,导致人口大量减少,尤其是男人,作战而的人有很多。曹操曾有诗,描写了当时惨景: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