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文志”和“经籍志”这两个名称,源于中国古代的正史编纂传统,主要出现在《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陈书》、《魏书》、《周书》、《隋书》、《南史》、《北史》、《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元史》、《明史》等正史中。
1. 艺文志:
“艺文”一词源于《易经》中的“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泛指文化、艺术、学术。
“艺文志”主要记录一个朝代或一个时期的学术、文化、艺术著作,包括经、史、子、集四部。
“艺文志”强调的是对文化艺术作品的整理和评价。
2. 经籍志:
“经籍”一词指的是经典书籍,尤其是儒家经典。
“经籍志”主要记录的是儒家经典及其注释、研究等,侧重于对经典文献的整理和研究。
“经籍志”强调的是对经典文献的收集和整理。
之所以有这两种不同的名称,原因如下:
侧重点不同:艺文志侧重于文化艺术作品,而经籍志侧重于经典文献。
历史背景不同:在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的历史时期,经典文献的重要性更为突出,因此出现了“经籍志”。
编纂目的不同:艺文志的编纂目的是为了全面记录一个时期的学术、文化、艺术成就,而经籍志的编纂目的是为了整理和研究经典文献。
艺文志和经籍志都是古代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个时期的文化和学术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