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菖蒲花”的出处是哪里
1、“今日菖蒲花”出自唐代李贺的《大堤曲》。“今日菖蒲花”全诗《大堤曲》唐代 李贺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唇。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
2、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大堤曲》是梁简文帝萧纲首创的乐府诗题。大堤即本诗中的“横塘”,在襄阳(在今湖北省)城外。襄阳是汉水中游的商业重镇,商贾游客,南来北往,常与当地女子相恋。刘宋随王诞曾作《襄阳乐》:“朝发襄阳城,暮至大堤宿。大堤诸女儿,花艳惊郎目。
3、另一首描写枫树的诗句出自唐代李贺的《大堤曲》:“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这句诗描绘了菖蒲花开与枫树老去的交替,时间的流逝与自然的更迭,诗人通过枫树的衰老表达了对时光易逝的感慨。枫树不仅是一种自然景观,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承载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命流转的思考。
4、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出自唐·李贺《大堤曲》2万岁菖蒲酒,千金琥珀杯。——出自苏轼《皇太后阁六首》2南国菖蒲老,知君忆钓船。——出自唐·王贞白《送友人南归》2愿作兔丝蔓,莫学菖蒲花。——出自潘葛民《休洗红》2风采出萧家,本是菖蒲花。
5、——出自宋·苏轼《赠常州报恩长老》1千钟紫酒荐菖蒲,松岛兰舟潋滟居。——出自唐·谭用之《江边秋夕》1无鼻何由识薝卜,有花今始信菖蒲。——出自宋·苏轼《和子由盆中石菖蒲忽生九花》1杳兮中便是,应不食菖蒲。——出自唐·贯休《赠信安郑道人》1今日溪头慰心处,自寻白石养菖蒲。
6、妾家住横塘,红纱满桂香。青云教绾头上髻,明月与作耳边珰。莲风起,江畔春。大堤上,留北人。郎食鲤鱼尾,妾食猩猩脣。莫指襄阳道,绿浦归帆少。今日菖蒲花,明朝枫树老。知 【大堤行】孟浩然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关于赞美菖蒲的诗句
1、窗明几净室空虚 , 尽道幽人一事无 。 莫道幽人无一事 , 汲泉承露养菖蒲 。还知否,欠菖蒲攒港,绿竹缘坡。桃李新开映古查,菖蒲犹短出平沙。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知道君家当瀑布,菖蒲潭在草堂前。芍药花初吐,菖蒲叶正齐。
2、《菖蒲》年代: 宋 作者: 陆游雁山菖蒲昆山石,陈叟持来慰幽寂。 寸根蹙密九节瘦,一拳突兀千金直。清泉碧缶相发挥,高僧野人动颜色。 盆山苍然日在眼,此物一来俱扫迹。根蟠叶茂看愈好,向来恨不相从早。 所嗟我亦饱风霜,养气无功日衰槁。以水石菖蒲赠谷堂孙漕 徐珩菖蒲体柔弱,孤生幽涧傍。
3、想见西堂浑不睡,明朝踏湿看菖蒲。——出自范成大《病中绝句》生事萧条人问我,水芭蕉与石菖蒲。——出自张景修《贫居》诗里几曾吟芍药,花中方得见菖蒲。——出自唐·黄滔《酬杨学士》何时自驾鹿车去,扫除白发烦菖蒲。
4、而“菖蒲蓿蒿,白芷糠糠。”则形象地描述了菖蒲与蒿草、白芷等植物共存的画面。这些诗句不仅展示了菖蒲的自然生态特征,也反映了古人对菖蒲的观赏和喜爱。在《国风·秦风·道福》中,更是以“君子之车畏水,畏水伊洛。菖蒲花行兮,盛其寿。”来比喻君子的谨慎避险。这里的菖蒲花,象征着长寿与安康。
5、“菖蒲”开头的五言诗句 菖蒲花可贵,只为人难见。——出自唐·刘驾《邻女》菖蒲未见花,莲子未见心。——出自梅尧臣《依韵和原甫新置盆池种莲花菖蒲养小鱼数十头之什》菖蒲傥日秀,弃掷不吾过。——出自司马光《和昌言官舍十题·蜀葵》菖蒲秀端午,黄花作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