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户笑相迎的意思
出户笑相迎的意思:是说见到老熟人或旧相识时,一定会出门笑脸相迎,以表对故人的欢迎。“出户笑相迎”全诗:《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唐代·李白 东平与南平,今古两步兵。素心爱美酒,不是顾专城。谪官桃源去,寻花几处行。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出户笑相迎是说见到老熟人或旧相识时,一定会出门笑脸相迎,以表对故人的欢迎。“出户笑相迎。”诗句出处:《赠从弟南平太守之遥其二》;是唐朝诗人李白的作品。“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这首诗中这两句是用陶潜理想与人格托喻李之遥,再次渲染他的人格美,追求理想境界。
这意味着,在遇见这些秦国人时,他们以熟悉且友好的笑容迎接,仿佛彼此间有着深厚的联系。这表明在这样一个和谐的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被缩短,关系变得更加紧密。反之,如果存在猜疑与不信任,那么即便是再亲密的关系也会变得疏远。
秦人如旧识,出户笑相迎。 这是一首赠别诗,诗人为自己从弟 (叔伯兄弟)李之遥作。李之遥时任南平太守,因饮酒过度,被贬于武陵,可能在江夏与李白相遇,别后写此赠诗。在李白 《江夏赠韦南陵冰》诗中说:“赖遇南平豁方寸,况兼夫子持清论”。其中南平 (今四川重庆一带) 即指南平太守李之遥。
桃花源的文学典故
1、桃花源的典故在古代诗词中频繁出现,描绘了一个隐逸、宁静的理想世界。于武陵在诗中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认为桃花源只存在一个春天。于鹄和储光羲都提到异人所言的桃源风景,储嗣宗则写到鸡犬生活的祥和,暗示着避世的桃花源。刘商的诗里,隐士选择避秦而居,寻求内心的平静。
2、桃花源是古代文学中的一个典故,源自著名的陶渊明《桃花源记》。它是一个乌托邦式的世外桃源,一片宁静自由的处所,人民安居乐业,不受外界扰乱。在这里,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物资丰富,人民无忧无虑。因此,桃花源成为了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美好象征。
3、千载桃花春,秦人深不见。贾侍郎自会稽使首灶迹回篇代盈卷兼蒙见寄一首与余有挂冠之期因书数事率成十韵 柏树荣新垄,桃源忆故蹊。送台州李使君兼寄题国清寺 露冕新承明主恩,山城别是武陵源。送子婿崔真甫李穆往扬州四首 殷勤嘱归客,莫话桃源人。
4、在与桃花有关的传说中,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影响最为久远的。桃花源,出自陶渊明诗《桃花源诗》。诗的序《桃花源记》记述一个世俗的渔人偶然与世外隔绝之地的奇遇记。
5、桃花的典故如下:桃花源记:这是东晋陶渊明的一篇著名散文,讲述了一个人无意间发现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美好之地,那里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如同仙境一般。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文学、绘画、园林等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桃花坞:在苏州城内有一处名为桃花坞的地方,因唐伯虎在此种桃树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