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汉语中,“徘徊”常见的表述有“徜徉”“踯躅”“盘桓”等。
“徜徉”
有安闲自在地来回行走之意,如“徜徉中庭”。
“踯躅”
指徘徊不前,如“踯躅于歧路”。
“盘桓”
有逗留、徘徊的意思,例如“盘桓数日”。这些词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经常被使用,用以描绘人物或事物的徘徊状态。如李白《蜀道难》中“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盘盘”就有道路曲折徘徊之意。又如阮籍《咏怀》中的“羁旅无定心,翩翩如悬旌。昔 pend 如鞲上鹰,今似槛中猿。 愁苦在一时,高行伤微身。曲直何所为,龙蛇为我邻。”其中“羁旅无定心,翩翩如悬旌”就形象地写出了羁旅之人内心的徘徊不定。
通过对这些词汇的理解和运用,可以更好地领略古汉语的魅力和丰富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