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文中,表达“吃不饱”常见的表述有“馁而不饱”“食未足”“腹犹饥馁”等。
“馁”字在古代常表示饥饿。如“冻馁”指寒冷饥饿,“馁而不饱”直接表达了吃不饱的意思。
“食未足”则较为直白,意思是食物不够,没有吃饱。
“腹犹饥馁”强调肚子仍然处于饥饿的状态。
例如,《孟子·公孙丑上》中:“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心曰‘吾王之好鼓乐,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疾首蹙頞而相告曰:‘吾王之好田猎,夫何使我至于此极也?父子不相见,兄弟妻子离散。’此无他,不与民同乐也。今王鼓乐于此,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籥之音,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今王田猎于此,百姓闻王车马之音,见羽旄之美,举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此无他,与民同乐也。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其中“馁而不饱”形象地描绘了吃不饱的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