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根据年龄的不同阶段,人们通常会有一些特定的称呼:
30岁:通常被称为“而立之年”,意味着人到了而立之年,应该有所成就,立下事业和家庭的基础。
40岁:被称为“不惑之年”,意味着人到了这个年纪,应该对人生和社会有了自己的理解和判断,不再困惑。
50岁:称为“知命之年”,意味着人到了这个年纪,应该明白自己的命运和人生的局限性。
60岁:称为“花甲之年”,来源于“花甲子”,指人的寿命平均为六十岁,也用来形容人到了晚年。
70岁:称为“古稀之年”,意味着人已经度过了七十岁这个不易的年纪。
80岁:称为“耄耋之年”,指人到了八九十岁的高龄。
90岁:称为“鲐背之年”,指人到了九旬高龄,鲐背是鱼类的背鳍,比喻老人弯腰驼背的样子。
这些称呼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人生不同阶段的认知和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