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首宋词的意思?
十三弦:唐宋时教坊用筝均为十三弦,唯清乐用十二弦。秋水:形容美目明澈如秋水,白居易《咏筝》诗:“双眸剪秋水,十指剥春葱。”。春山眉黛:《西京杂记》:“文君姣好,眉争如望远山”,后因以山喻美人双眉,古人以黛色(青黑色颜料)画眉,故称眉黛。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的意思:梅花须逊让雪花三分晶莹洁白,雪花却输给梅花一段清香。该句出自宋朝卢梅坡《雪梅二首》。全诗: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译文: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相让。
这首迎春小词,以景衬情,寄喻颇深。春日且至,而窗外烟雨霏霏,雪堆梅枝。不 禁想到“春从何处回”!惟愿东风送暖,“塞管”催春,早回大地。全词写景细腻,抒 情委婉含蓄。 --- 宋代有两个吴淑姬,皆善词。一是北宋人,词见黄升《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这首词的作者是南宋人。
这两首诗阐述了梅、雪、诗三者的关系,缺一不可,结合在一起,才能组成美丽的春色。第一首诗前两句写梅雪争春,要诗人评,后两句是诗人对梅与雪的评语。第二首诗首句写梅与雪之间的关系,次句写雪与诗之间的关系。后两句写梅、雪与诗之间的关系,梅花开放而还没下雪,所以还缺乏诗意。
宋词:《卜算子·咏梅》 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意思:驿站外的断桥边,寂寞地开放。已是黄昏时刻,她独自愁思,更加还有风雨摧残。她花开在百花之先,并非有意苦苦地争夺春光,听凭着群芳心生嫉妒。
这首诗不以行人出发为背景,也不以船行途中为背景,而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它虽然露出一个“愁”字,但立即又将笔触转到景物描写上去了。可见它在选材和表现上都是很有特色的。诗的起句“移舟泊烟渚”,“移舟”,就是移舟近岸的意思;“泊”,这里有停船宿夜的含意。
关于古筝的诗句解释
古筝的诗句如下:《咏筝诗》南北朝·沈约 秦筝吐绝调,玉柱扬清曲。弦依高张断,声随妙指续。徒闻音绕梁,宁知颜如玉。译文:古筝弹奏着久已中绝失传的曲调,乐曲清越绝伦。筝弦之上但见妙指轻拂,忽尔音断弦绝、寂然无声,忽而弦声复起、清音悠扬。
《夜筝》 【唐】 白居易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闇低容。弹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译文 月光下,紫色衣袖随着手指在琴弦上浮动,得心应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忽然弦生凝绝,柔纸轻顿,那片刻的宁静又说诉说出千万重的深情。
古筝的琴声十分优美,像小溪那泉水叮咚,又有着忧伤,好似那山谷的幽兰,也不少那份气概,好像一位英雄豪杰,古筝的琴声是多变的,要看弹琴人的心情和感觉,古筝是一种琴声让人陶醉的、让人仿佛生临其境。16) 古筝—给我的童年带来了丰富的色彩,更为我今后的人生架起了一座美丽的彩桥。
关于古筝的诗句还有下面这些:《春日行》唐.李白佳人当窗弄白日,弦将手语弹鸣筝。春风吹落君王耳,此曲乃是升天行。《京中客舍闻筝》薛能十二三弦共五音,每声如截远人心。当时向秀闻邻笛,不是离家岁月深。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 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 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 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赏析 「听筝」应是听奏筝有感。但从题意看似乎应作「鸣筝」来得有味,来得生动。诗描摹了一位弹筝,为博取青睐而故出差错的情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