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是啊?
此字始见于战国文字,也见于先秦著作《诗经》。“裳”是形声字,从衣、尚声。“裳”本指古人束在下半身、长至膝盖的一种衣服,类似于裙 后“衣”“裳”连用泛指衣服。形声字。“裳”由“尚”和“衣”组成,“尚”表示字的读音与“尚”字接近,“衣”表示字的意思跟衣服有关。
笔画数:14,部首:衣,笔顺编号:24345251413534 裳 cháng 〔名〕(1)(形声。从衣,尚声。本义:下衣)(2)古人穿的遮蔽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 裳下饰也。——《左传·昭公十二年》黄裳元吉。——《易·坤》绿兮衣兮,绿衣黄裳。
裳字的另一个读音shang,也与衣服相关。古时它可指下身的衣裙,如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中的裳,即是指代日常衣物。同时,它还常被用作裳服或裳裙,指代整套衣服。在某些特定的语境中,裳也可通常,表示平常或常规的意思。
越裳氏的意思是什么
1、越裳氏的解释即 越裳 。 《韩诗外传》 卷五:“比及三年,果有 越裳 氏 重九译而献白雉于 周公 。” 清 魏源 《圣武记》 卷七:“ 老挝 即古 越裳 氏 , 景 迈 二国即 八百息妇国 ,皆来贡象。” 参见 “ 越裳 ”。 词语分解 越的解释 越 è 度过 ,超出:越过。越冬。越级。
2、在古代文献中,越裳一词被频繁提及。据《韩诗外传》卷五记载,大约经过三年的时间,越裳氏国的使者历经重重困难,最终成功抵达周公所在地,并进献了一只珍贵的白雉。这一体现了越裳氏国与中原地区的紧密联系和文化交流。
3、越裳氏: 指远方的越裳国。九译: 指经多次翻译。 南征不还: 指周昭王南征楚国,于汉水之滨。 齐桓救其难: 周襄王初为太子,而惠王欲立王子带。齐桓公为首止之盟,定太子之位。 闽越: 指今福建、广东一带。广东古时称百越。 畔(pàn): 通叛。
4、如今交州未被拿下,战士无功,《春秋》上所说的“费财”就是这个意思。臣听说圣人不致力于扩大疆土,只致力于增加发展品德和事业,声誉和教化达到远方,远方的人自会前来臣服。周成王时,越裳氏通过九道翻译转辗来进贡,且说“:天没有暴风疾雨之灾、海不兴风作浪已经三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