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格律诗怎样记住平水韵各韵部的字,特别是入声字怎么记?
1、初学时,误用就误用罢,在校律校韵时修改过来就好了,这部分的入声字,常用的也就几十个,误用多几次,就全部记下了。 如一定要就用韵进行训练。可先分韵部阅读一些唐宋诗。然后分韵部进行创作训练,有一定基础的,最好是练写排律。
2、一:声母为b、d、g、z、j、q、zh读成阳平的如“白、笛、国”等为入声字。但“鼻”古为去声,“雹、甭、咱”古是平声。二:ue韵母为古入声,但“靴、瘸、嗟”例外。三:uo与zh、ch、sh、r拼都是入声。如桌、戳、说、若。
3、、组词法。将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一个常用的词组,这比单独记要容易得多。比如,我们可以看看下面这些词组:日月,出入,得失,学习,积极,上面词组,都是由两个最常用的入声字组成的。多看几遍,或者按照某一定的规律排列起来,或者按自已喜欢的故事情节来编排,记住这些词组不难。
4、小学学的拼音,一声平二生扬三声拐弯四声降,而其中的一生二声为平(阴平,阳平)三生四声为仄,所谓押韵,就是平水韵的用法古代分的很清(206韵和107韵106韵),其实简单的说,用同一个韵母(拼音中可以标记一二三四声的字母)开头的为同一韵。
5、有的词牌,就是用入声字作韵的。象《满江红》就是入声字作韵。正因为入声字在古诗词中的使用有这么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所以,要学习写古体格律诗,就必须学习掌握好入声字。怎样学习入声字。在《平水韵表》中,入声字有一千七百六十三个。要全部记下来是很困难的。们想了很多记忆入声字的方法,很实用。
请问平水韵一东二冬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不是一个韵部?
1、一东中的东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一个韵部;二冬的冬韵,是上平声中的第二个韵部;而下平声的“一先”、“二萧”中的先韵、萧韵,则是下平声中的第二个韵部。其余的以此类推。“东”叫韵目,即这个韵部的代表字。
2、在平水韵体系中,东和冬被视为两个不同的韵部。这意味着,如果在诗歌创作中,将它们混用,便会产生出韵的情况,从而影响诗的韵律美。然而,在更宽松的韵律规则下,东和冬的韵脚是可以相互押韵的。
3、要弄清一东和二冬在古时的差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包括学界拟古音也是各有各的观点,没有统一意见,不专门研究语言学也没有必要深究。
4、《笠翁对韵》中的一东、二冬指的是诗韵上平声中的第二韵部,数字代表声调的次序,而汉字代表韵部。其中“一冬”应改为“一东”。诗韵是做诗所依据的韵书,一般指《平水韵》,平、上、去、入四声一共106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