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MySQL数据库各种锁(总结)
总结,理解Mysql的锁机制是保证高并发环境稳定的关键。在编写业务代码时,应避免直接的删除-插入操作,尤其是对不存在的id,同时要考虑隔离级别的设置,以及利用Next-Key Locks来降低死锁的风险。通过合理的锁策略,我们可以确保在并发操作下,数据库性能的稳定和业务的正常运行。
深入理解MySQL InnoDB存储引擎的锁机制与死锁解析 在MySQL Server 0.33的平台上,InnoDB存储引擎的锁机制主要包括latch(如mutex和rwlock)和事务锁(lock),它们确保了并发操作对数据一致性至关重要的临界区的正确访问。
MySQL数据库中的锁有共享锁,排他锁,行锁,表级锁,行级锁以及页面锁。共享锁(Shared Lock,也叫S锁)共享锁(S)表示对数据进行读操作。因此多个事务可以同时为一个对象加共享锁。
共享锁:排他锁:https:// 乐观锁:总是假设最好的情况,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不会修改(天真), 操作数据时不会上锁 ,但是 更新时会判断在此期间有没有别的事务更新这个数据,若被更新过,则失败重试 ;适用于读多写少的场景。
mysql:数据库锁之如何锁定行及案例测试
更新操作: 主键更新时,只锁定受影响的行,RR隔离级别下避免间隙锁。范围更新在RC下仅锁定范围,RR下加间隙锁以防止后续插入。深入到具体场景,如更新唯一索引(apply_id=5),在RC下只加行锁,而在RR下会加行锁和间隙锁。对于值不唯一的索引,RC下加行锁,RR则加行锁和范围锁。
MySQL中的锁,按照锁的粒度分为:全局锁,就锁定数据库中的所有表。表级锁,每次操作锁住整张表。行级锁,每次操作锁住对应的行数据。全局锁就是对整个数据库实例加锁,加锁后整个实例就处于只读状态,后续的DML的写语句,DDL语句,已经更新操作的事务提交语句都将阻塞。
在mysql数据库中如何锁定一行数据,保证不被其他的操作影响。从对数据的操作类型分为读锁和写锁。从对数据操作的粒度来分:表锁和行锁。现在我们建立一个表来演示数据库的行锁讲解。行锁基本演示如下图所示。如果两个会话操作的是不同的行,就不会互相阻塞了。
首先,Mysql的行锁机制确保了在并发情况下,同一行数据只能被一个事务同时修改,避免了数据的混乱。以T1和T2并发更新id=30为例,T1获取X锁后执行,T2则会因为互斥锁的特性等待,日志记录为lock_mode X locks rec but not gap。然而,幻读问题却需要更高级别的锁定策略。
如果等待时间超过了配置值(也就是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参数的值,个人习惯配置成 5s,MySQL 官方默认为 50s),则会抛出行锁等待超时错误。
mysql中innodb引擎的行锁是通过加在什么上完成
1、只有分配到行锁的事务才有权力操作该数据行,直到该事务结束,才释放行锁,而其他没有分配到行锁的事务就会产生行锁等待。如果等待时间超过了配置值(也就是 innodb_lock_wait_timeout 参数的值,个人习惯配置成 5s,MySQL 官方默认为 50s),则会抛出行锁等待超时错误。
2、InnoDB 是聚簇索引,也就是 B+树的叶节点既存储了主键索引也存储了数据行。而 InnoDB 的二级索引的叶节点存储的则是主键值,所以通过二级索引查询数据时,还需要拿对应的主键去聚簇索引中再次进行查询。
3、InnoDB行锁是通过给索引项加锁实现的,索引分为主键索引和非主键索引两种,如果 一条 sql语句操作了主键索引,MySQL就会锁定这条主键索引;如果一条语句操作了非主键索引,MySQL会先锁定该非主键索引,再锁定相关的主键索引,如果没有索引,InnoDB会通过隐藏的聚簇索引来对记录加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