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对于英国疫情最新数据和英国疫情真实状况最新不太懂,今天就由小编来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英国疫情数据什么情况死亡5383例,治愈287
英国的疫情数据那是英国政府公开官方公布的数据,我们如果没有其他实在数据,其实也不敢质疑。但是英国的情况,我们大家都比较关注。因为:
第一,我国1840年与大英帝国签订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也是中国一步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就是从哪个时候起,苦难深重的中华民族很在意大英帝国的一举一动。对于本次疫情英国的任何细节,都会特别关注。
第二,疫情病毒是全人类的公敌,关注大英帝国的疫情,也是关注我国当地华侨的安危。由于种种原因,英国也是我国留学生的目的地之一。哪里不仅有我国大学研究所的留学生,还有小留学生1.5万名。我们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关注大英帝国疫情防控,更主要是也关注居住在大英帝国的我国为数众多的侨民的安危,他们毕竟是我们同胞骨肉,祖国人民时时刻刻关注他们的安危。所以与我国领导人与约翰逊鲍里斯通电话,不仅仅表达我国对英国疫情的声援,而且也关注我们侨民的安危。约翰逊鲍里斯首相承诺一定像对待英国人一样对待我国侨民,一定为妥善安排我国侨民提供帮助。
第三,尽管英国的疫情确诊人数远远低于美国35万人,也低于西班牙、意大利和德国、法国,目前才突破5万人。死亡率很高,但是治愈率出奇的低?到底是为什么?
一,英国推崇达尔文进化论,坚持认为马尔萨斯人口论也是解决人口素质的关键。所以社会对丛林法则的优胜劣汰观念深入人心,因此约翰逊鲍里斯首相在3月15日的时候,就提出“群体免疫”的概念。因为疫情不检测就不确诊,就不会引起人们恐慌。因而对于群体免疫的推广,就是对于确诊人员不管不问,自生自灭,就可以凭借一部分人的优秀体质,抵御病毒入侵,自愈能力就可以抵御病毒带来的风险。对于有基础病的人,年龄比较大的,还可以淘汰一部分人,从而解决英国面临的老龄化问题。
二,英国的疫情主要发生在英国最发达的板块—英格兰。全英国确诊5.2万人,但是一个英格兰就确诊4.3万人。根据以前的报道,英国查尔斯王储确诊了,英国的卫生大臣确诊了,约翰逊鲍里斯11天前也确诊了。昨天下午结束隔离,于晚上7点住院治疗,住院两个小时又转移到行政监护室里。英国人傲慢与偏见地认为新冠肺炎是黄种人得的病,白种人肯定不能得!让病毒狠狠打脸。
不过约翰逊鲍里斯未雨绸缪,提前做好准备,早就在内阁指定幸存者,并且明确说明首相约翰逊鲍里斯的指定幸存者就是外交大臣拉布!做好了应对突发情况的准备。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治愈的286人不是在英格兰,也不是在苏格兰,更不是在北爱尔兰,也不是在威士忌。而且标注的286名治愈者不知道是何方人士?难道是英国社会名流、精英?与一般平民无关?
从这个方面来领,也许英国的治愈率极低,就是轻症不收治不住院,重症才住院治疗,需要时间太长,所以治愈率极低。但是轻症患者居家隔离,依靠的不是治疗而是自己的自愈能力,所以不再治愈率的统计之内。
到底是怎么回事,还是英国官方给个解释吧!
英国将删除全部防疫限制,感染者无需隔离!疫情真的控制住了吗
从现在的情况看,在英国,新冠病毒已经基本上和流感差不多了(发病多,死亡和住院人数在不断减少。)因此也该删除全部防疫限制。祝贺英国!不管怎么说,英国这样做,也是为世界的防疫工作提供了一个模板,我们走着瞧吧!不管别人怎么样,我们的防疫工作还会继续,因为我们的做法无疑是正确的!至于哪个国家的防疫措施更合理,只能等历史来证明了!
刚看了英国的疫情情况,要是真这么严重英国是不是要完了
不知你哪看到的,我看到的情况显示英国疫情显示,截至11月23号,几个月以来每天的新增人数大致在4万人左右,比上一次高潮的最高6万稍低。
而死亡数每天只有150左右,远低于上一次的死亡高峰1000多人。显示疫苗的保护作用相当有效。
现在英国人已经完全不太关注新冠疫情,基本完全恢复生活和工作,不少照片都可以看到球赛观众席都爆满。
换句话说,英国不仅不会完蛋,而且他们已经经受了考验,全民免疫指日可待。
英国26日确诊14万,新冠疫情爆出重大发现,口罩居然能防止传播新冠病毒,如何评价
大千世界无奇不有,面对新冠疫情,中国人倡导全民抗疫,武汉封城,全国人民在春节居家不外出,经过两个月的隔离,中国人有效控制了疫情。而西方诸强们面对疫情反应不尽相同:在美国,新冠患者人数是坐着火箭般增长,即将突破100万,而“老科学家”川普提出一锦囊妙计—建议注射消毒剂杀死新冠病毒,让我们国人惊掉了下巴,不过人家川普总统敢说,也真有人敢信竟然去做了。在英国,首相约翰逊退出“群体免疫”的防疫政策,更是让人思量人类脑洞有多大!
所谓“群体免疫”,通俗点来说,就是不用任何措施防护,随意感染,感染后在人体内就会产生抗体,从而达到抗击疫情的目的。我的那个天!英国这是在践行达尔文的优胜劣汰,适者生存,不适者死亡呀,整天把民主自由和人权喊得满天飞的国度,任由生命这样消逝?也难怪英国确诊人数一直飙升,目前达到15万多,就连首相约翰逊也不幸中招,他3月27日被确诊感染新冠肺炎,4月6日晚因病情恶化转入重症监护室治疗。4月12日出院休养,今天复工主持下一阶段抗疫工作,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约翰逊恐怕深刻体会到新冠的可怕性,也会深刻反思自己提出的“群体免疫”的对错!
最新的英国民调结果显示:过去的两周内,英国民众对英国政府应对新冠的信心明显下滑,尽管很多英国人对政府防疫措施的不满日益加剧,但仍有大多数英国民众认为英国防疫好于美国,但是下阶段英国抗疫政策是否调整还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我们居家隔离,当时英国人挑刺说我们这是践踏人权,而随着疫情不断恶化,再加上首相中招,越来越多的英国人开始反思他们的抗疫措施,人们在街上自觉带上口罩,口罩已经在英国脱销,很多人因为买不到口罩,上街只能用围巾掩面,不过也越来越多人开始居家隔离。事实证明如果欧美能多借鉴我们中国人的抗疫策略,那么或许会有更多人不会白白失去生命!
通过问题,我们感受到中西抗疫的态度,珍爱生命,就应该举国之力去抗疫防疫,相比欧美的“太自由”做法,我们国家政府免费医疗,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百姓居家防疫,这些应对措施实施到位,才有了今天的成就,只能由衷的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国!英国现在的疫情发展到什么程度了
51
收藏分享转发到头条复制链接微信微信扫码分享新浪微博QQ空间举报科普大世界
2020年04月12日·科学作家天文学研究者
关注在新冠疫情在全球开始扩散的时候,英国的疫情并不严重,当时英国还提出了“群体免疫”的概念,就是基本以不干涉或者有限干涉的方式对待疫情发展,这样当60%以上的人经过新冠病毒的感染而产生抗体之后,就可以形成群体免疫,这样新冠疫情就会在英国停止传播,并且之后也不可能会在英国发生了。
“群体免疫”的概念提出于2020年3月13日,由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帕特里克·瓦兰斯提出,他认为当60%的英国人口感染新冠病毒后,整个国家的人口就可以获得“群体免疫力”,不过这可能会导致30~50万左右的人死亡,因为当时新冠疫情主要在我国爆发,其死亡率总体来看只有1%~2%,因此英国的医学专家认为新冠肺炎可能就像流行性感冒一样,致死率并不高,而流行性感冒是经常在各个国家发生的,没有人针对流行性感冒实行疫情防控,因此英国首,相约翰逊接受了他的建议,曾经在发表电视讲话时公布了这种应对方法。
这种概念提出之后,就被全世界很多医学专家反驳,认为那种方式是不可取的,我国钟南山院士就曾表示,群体免疫是不可取的,那是应对疫情最消极的做法,也是100多年前的思路了。不过虽然后来英国官方也否掉了这种思维,但是开始的时候英国却是以这种方式应对新冠疫情的,直到英国查尔斯王子和首相约,翰逊相继感染,英国才开始重视起来。
然而从目前来看,群体免疫的思维很显然影响了英国人,使其错过了疫情控制的最佳时期,截至到2020年4月12日,英国的新冠确诊人数已接近8万人,而死亡人数已接近1万人,死亡率爆到高达1/8,即12.5%,这个数据在目前仅次于意大利,而且很快将实现超越,成为新冠疫情致死率最高的国家。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英国已经受到了群体免疫这种概念的不良影响。新冠病毒如果也有思维,恐怕会这样想吧:敢用群体免疫来对付我,不给你点颜色瞧瞧都对不起你!让你看看我的厉害!
最近英国的新冠肺炎确诊人数猛增,致死人数也在窜升,也正是英国先前群体免疫示威的结果。在这个时候再反思“群体免疫”这一概念,会发现其不但是不可取,而且是很可笑的,如果照目前的致死率来看,6600万人口的英国,60%的人口将达4000万,12.5%的致死率,意味着会有500万人死亡,而这还都是最低的估计,因为60%的感染人数未必能达到群体免疫,有专家认为至少要80%,而12.5%的致死率在英国显然还不止,这个比例会随着疫情的发展进一步上升,也有专家认为如果不加控制的话,新冠肺炎的致死率甚至能达到20%,以英国的总人口来计算,新冠疫情面前群体免疫造成的死亡人数将达千万以上。
很显然,群体免疫者这概念是玩不得的,无论新冠疫情被控制后会不会重来,人类都必须对这种疫情加以控制,这是对生命的尊重,是对我们每一个人的负责任。
参考资料:
1,《中国青年网》4月7日文章《疫情下的英国什么样?》
2,《中国经济网》4月9日文章《无奈的群体免疫,我们做好了与新冠病毒共存的准备了吗?》
英国疫情分布在什么地方怎么样了
疫情主要分布在人口多的伦敦和英格兰中部地区。博士所在的中部地区有很大的确诊密度,人们也开始慢慢的带上口罩出门。但是除了城市以外英国还是地广人稀的,所以人们主要还是保持社交距离。大家平安。
中国好博士在英国,欢迎关注,带给您一个真实的英国,中国人在海外的真实生活。????????
文章分享结束,英国疫情最新数据和英国疫情真实状况最新的答案你都知道了吗?欢迎再次光临本站哦!